现在加入 Apply Now
招生地址 Address
青岛

青岛市图书馆(延吉路109号)
联系电话:
0532-85017918
15020078587

上海

黄浦区河南南路 489 号
香港名都 L208
联系电话:
021-63300335
15002109617

我们该如何照顾学琴孩子的情绪

横加指责型

有一个典型的实例:回课的时候,琴童坐在琴凳上弹奏一首乐曲,中间很多地方不得要领,在旁的家长此时已经如坐针毡,急不可耐便上前“扒拉”孩子的手,并大声怒吼、指责孩童弹琴表现的诸多不是。琴童不语,但此时反抗的种子已经在心中萌芽。

这一问题的症结其实已经不在弹奏钢琴本身了,琴童会将怨恨的情绪从不满家长的方式转嫁到弹琴。于是,孩子对于学习钢琴的热情锐减,家长对琴童的这种“督导”关心最终将成为琴童反抗的导火索。


解决之道

尊重和情绪关怀


很多家长在与孩童沟通时,特别是在进行习琴的督导时,常常会犯下一个致命且共同的错误:即认为,好的孩子,就应该懂事、听话。家长说什么,他们就应该做什么。而很少对孩子有行为和心理上的情绪关怀。心理和情绪上的关怀,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就是尊重。


尊重首先体现在言语上。很多家长认为:反正是自己的孩子,说轻说重都没关系。其实不然,说话的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琴童习琴的状态与结果。正确的辅导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,应该成为家长在“督导”琴童练琴时的必修课。


“督导”时,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和位置:即家长与琴童之间,是平等的对话和合作关系。


在决定学琴之前,家长首先要跟琴童有一个沟通,即琴童是因为喜爱钢琴而学琴。家长是在帮助孩子成就自己的爱好。琴童学琴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上的努力,家长需要传达给琴童一个重要的信息: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,对自己的爱好和时间负责。首先培养琴童的主导意识和学琴的责任感。琴童是学习的主体,而家长是辅助的帮手。


在落实学琴和习琴的细节时,家长对待琴童的态度应该是语气温和但“坚决”——言出必行。“学琴是你的选择,也是我的选择,我们需要共同努力,并为之承担责任。”所谓“软硬兼施”,指的就是语气上的柔软,态度上的坚决。这才会在孩子的心中,树立家长的权威。


要给琴童留有“犯错误”的空间


弹琴时,需要眼、手、脑同时调动并根据乐谱的音乐提示,完成乐曲的弹奏。但是,琴童在学琴以及练琴时,都不可能在一个课时内,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甚至读谱问题。有些技术问题需要三到四个学时方能解决。


但是一些琴童家长,在看到琴童反复出现一些技术错误时,并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反而粗暴地横加指责。其实在这个时候,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将弹奏中的一些问题放大,留给孩子“犯错误”的空间,让其自己意识到错误存在的症结并正视这些问题,再根据教师的指导逐一解决问题,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式。


很多时候孩子反复出现技术错误,并非技术掌握本身的问题,而是心理调整问题。因此,教师的指导方法、家长的耐心以及给予孩子的空间感和心理支持度,对于琴童解决习琴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都非常重要。


只许州官放火型

人人都痛恨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的管理方式。家长们在不满自己的领导“非民主”管理方式的同时,很少“自查”自己对待孩子练琴时候的态度是否足够公平。


不少家长以自己不懂音乐为由,只在时间管理上帮助和督促孩子学琴,并未在精神上、时间上和态度上全方位地协助孩子学琴。


解决之道

家长态度决定成败


家长的态度往往是决定一个琴童能否坚持学琴并健康成长的关键。


我记得在研究生阶段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琴童:她的名字叫马青,母亲是一位下岗工人。家境并不宽裕,马青的音乐天赋也非常一般。但是这位家长却始终以一种低调、平实且积极的态度帮助马青学琴。从4岁学琴一直到12岁,马青不仅坚持学琴,最终还在中日青少年的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,拿到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。因为学琴,因为坚持,因为有母亲不间断的陪伴和支持,马青的成长非常顺利。


其实,哪怕就是无言的陪伴,如果是积极的状态,孩子都能意识到。他们可以从家长的语气、眼神、肢体语言等细节体味到家长的状态是否真正跟他们“在一起”。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激励琴童学琴的动因。


有些家长在带琴童上课时,自己不听老师讲课,玩手机甚至微信聊天,但回到家里琴童练琴稍有懈怠,就指责甚至打骂。身教胜于言教,这在琴童学琴的陪伴中非常重要。


孩子学琴的情绪关怀有相当多的细节需要家长留心。积极的情绪关怀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健康成长,甚至可以在困难的环节中,成为孩子继续学琴的动力和支撑。


Copyright 1998 - 2020 BABY MOZAT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小小莫扎特音乐馆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101218号-2